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﹐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。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﹐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﹐建立了话剧﹑新诗﹑现代小说﹑杂文﹑散文诗﹑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﹐在叙述角度﹑抒情方式﹑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﹐都有新的创造﹐具有现代化的特点﹐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﹐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。

中国近代文学简介

"中国近代文学"是什么?

说起"中国古代文学"或是"中国当代文学"。其概念很容易搞清楚,前者是旧时候多用文言文为书写格式的一种文体,后者是现代常用白话文书写的一种文体。那么"近代文学"是什么呢,仅仅是一种过渡文体吗?本站将带您了解近代文学的发展,领略近代文学的魅力

"中国近代文学",也称"中国现代文学"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﹐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。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﹐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﹐建立了话剧﹑新诗﹑现代小说﹑杂文﹑散文诗﹑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﹐在叙述角度﹑抒情方式﹑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﹐都有新的创造﹐具有现代化的特点﹐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﹐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。

"中国近代文学"的形成,是历史发展的结果。1840年鸦片战争,中国大门从此被打开→军事革命,实业革命(洋务运动,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,1894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长邓世昌战死北洋水师总督丁汝昌自杀)→政治革命(戊戌政变失败,日本明治维新成功;辛亥革命大权被迫移交袁世凯)→文化革命(深感国民素质的低劣,教育救国;深感国民思想意识上的麻木,落后,五四新文化运动)→文学革命(反对文言文,提倡白话文;反对旧文学,提倡新文学。)文学首先是为救亡图存服务的。

"学医不能救中国!"鲁迅先生的这就话很好的概括了中国近代文学形成的另一个原因。--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

与其说是文学自身发展演变,不如说是千千万文学作家为了改变人们迂腐的思想,普及文化而做出的一项运动。

古典文学已近尾声。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,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,人们的思维方式,思想情感,心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,中国固有的古典文学模式已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,语言障碍,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。30年代,鲁迅还指出,要普及文化,非废除汉字不可(《门外文谈》),体式陈旧,诗词文,严格的规范使现代人望而却步,文风不健康,师古,拟古。形式主义。脱离实际人生,成了无病呻吟的玩意儿。

"小说界革命"。梁启超(1873—1929,字卓如,号任公,别署饮冰室主人,广东新会人)为代表。戊戌政变失败以后,梁启超转重于思想文化启蒙工作。以西方为借鉴,特别注重小说的宣传启蒙作用。贡献:一是借此抬高了小说的地位,二是开了近现代启蒙文学的源头。

"诗界革命"。最先提出还是梁启超,但最有代表性是黄遵宪(1848—1905,字公度,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人)。黄遵宪长期做国外大使,思想很开化。他看到中国古典诗歌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,于是提倡诗界革命。著名观点是:"我手写我口,古岂能拘牵 即今流俗语,我若登简编,五千年后人,惊为古斑斓。"(《杂感》)认为"诗无古今",而不必模仿古人,只要能将"身之所遇,目之所见,耳之所闻","笔之于诗",我诗自有存在的价值。而且不必避俗字俗语,要求言意合一,明白畅晓,通俗易懂。还是与启蒙有关。代表作《人境庐诗草》,1911年刊行于日本,"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"之一。 对胡适的影响。

"文界革命"。以梁启超为代表。反对"传世之文",提倡"觉世之文"。还是与启蒙有关。日本流亡期间,创办《清议报》,《新民丛报》,创建一种笔端常带感情,不拘一格,汪洋恣肆的新政论文体,梁自称"新文体"。

中国近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:中国近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,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,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。同时,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,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,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
希望本站能够给您良好的浏览体验,让您领略到中国近代文学的魅力。

放学后的帕提||版权所有-2024© artkind.cn 陇ICP备2023005476号